微调

微调通过最小的数据和资源,将预训练模型适配到新任务,利用已有知识实现高效且高性能的AI解决方案。

ng adapts pre-trained models to new tasks by making minor adjustments, reducing data and resource needs. It involves selecting a model, adjusting architecture, freezing/unfreezing layers, and optimizing hyperparameter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.

什么是模型微调?

模型微调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,通过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小幅调整,使其适应新的特定任务或数据集。相比从零开始构建模型(通常耗时且资源消耗大),微调利用了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预先获得的知识。通过调整模型参数,开发者可以用更少的数据和计算资源,在新任务上提升模型表现。

微调属于迁移学习的范畴,即将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不同但相关的问题。在深度学习中,预训练模型(如用于图像识别或自然语言处理的模型)已经学习了有价值的表示,微调则对这些表示进行调整,使其更好地适应新任务的需求。

模型微调的应用场景

微调常用于高效地将预训练模型适配到新的领域或任务。其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关键步骤:

1. 选择预训练模型

选择与新任务紧密相关的预训练模型。例如:

  • 自然语言处理(NLP):如BERT、GPT-3、RoBERTa等模型。
  • 计算机视觉:如ResNet、VGGNet、Inception等模型。

这些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训练过,已学习到通用特征,适合作为新任务的起点。

2. 调整模型结构

根据新任务对模型进行修改:

  • 替换输出层:分类任务中,将最后一层替换为与新数据集类别数匹配的层。
  • 添加新层:引入额外层,提升模型学习任务相关特征的能力。

3. 冻结与解冻层

决定哪些层需要训练:

  • 冻结前层:前几层捕捉通用特征(如图像中的边缘),可保持不变。
  • 解冻后层:后几层捕捉更具体的特征,用于新数据的训练。
  • 逐步解冻:先训练新增层,再逐步解冻之前的层。

4. 用新数据训练

在新数据集上训练调整后的模型:

  • 较小学习率:采用较低学习率,细微调整,避免覆盖已学特征。
  • 性能监控:定期在验证集上评估模型,防止过拟合。

5. 超参数调优

优化训练参数:

  • 学习率调度:训练过程中调整学习率,获得更好收敛效果。
  • 批量大小与轮数:尝试不同的批量大小和训练轮数,提升表现。

从头训练 VS. 微调

理解从头训练和微调的区别至关重要。

从头训练

  • 起点:模型权重随机初始化。
  • 数据需求:需大量有标签数据。
  • 计算资源:需求高,大模型训练消耗大。
  • 耗时:由于权重随机,训练时间长。
  • 过拟合风险:数据不足时风险更高。

微调

  • 起点:以预训练模型为基础。
  • 数据需求:较小、任务相关的数据集也有效。
  • 计算资源:资源消耗较低,训练时间短。
  • 耗时:因已具备特征,收敛更快。
  • 过拟合风险:较低,但仍需注意监控。

模型微调的技术方法

根据任务和资源不同,微调方法也各有差异。

1. 全量微调

  • 描述:更新预训练模型的所有参数。
  • 优点:在新任务上有更高性能潜力。
  • 缺点:计算开销大,过拟合风险高。

2. 局部微调(选择性微调)

  • 描述:只训练部分层,其余层冻结。
  • 层选择
    • 前层:捕捉通用特征,通常冻结。
    • 后层:捕捉特定特征,通常解冻。
  • 优势:减少计算负担,保留通用知识。

3. 参数高效微调(PEFT)

  • 目标:减少可训练参数数量。
  • 技术
    • 适配器(Adapter)
      • 插入模型的小模块。
      • 仅训练适配器,原始权重不变。
    • 低秩适配(LoRA)
      • 引入低秩矩阵近似权重更新。
      • 显著减少训练参数量。
    • 提示微调(Prompt Tuning)
      • 向输入添加可训练提示。
      • 不改变原始权重,仅调整模型行为。
  • 优势:内存和计算资源需求更低。

4. 增量微调

  • 描述:在模型中添加新层或模块。
  • 训练:仅训练新增部分。
  • 适用场景:需保持原始模型不变时。

5. 分层学习率调整

  • 分层学习率
    • 不同层采用不同的学习率。
    • 实现更精细的训练控制。

大型语言模型(LLMs)微调

GPT-3、BERT等LLM微调有特别注意事项。

1. 指令微调

  • 目的:让模型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人类指令。
  • 方法
    • 数据集构建:收集(指令,回复)对。
    • 训练:在该数据集上微调模型。
  • 效果:生成更有帮助、更相关的回复。

2.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(RLHF)

  • 目的:使模型输出更符合人类偏好。
  • 流程
    1. 有监督微调
      • 用正确答案的数据集训练模型。
    2. 奖励建模
      • 人类对输出进行排序,奖励模型学习这些排名。
    3. 策略优化
      • 用强化学习微调模型,以最大化奖励。
  • 优势:输出更贴合人类价值观。

3. LLM微调注意事项

  • 计算资源
    • LLM体量大,微调需大量资源。
  • 数据质量
    • 微调数据需高质量,避免引入偏见。
  • 伦理影响
    • 留意潜在影响及误用风险。

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

成功微调需科学规划与执行。

1. 防止过拟合

  • 风险:模型在训练集表现好但泛化差。
  • 缓解措施
    • 数据增强:提升数据多样性。
    • 正则化技术:使用dropout、权重衰减等。
    • 早停法:验证集性能下降时及时停止训练。

2. 数据集质量

  • 重要性:数据质量决定微调效果。
  • 措施
    • 数据清洗:去除错误和不一致项。
    • 数据均衡:确保各类别均有代表。

3. 学习率

  • 策略:微调时用较小学习率。
  • 原因:防止权重大幅更新,保护已学特征。

4. 层冻结策略

  • 决策因素
    • 任务相似度:任务越相似,调整越少。
    • 数据规模:数据越少,适合多冻结层。

5. 超参数优化

  • 方法
    • 尝试不同设置。
    • 使用网格搜索、贝叶斯优化等技术。

6. 伦理考量

  • 偏见与公平性
    • 检查输出偏见。
    • 使用多样、具代表性的数据集。
  • 隐私
    • 遵守GDPR等法规,确保合规。
  • 透明性
    • 明确说明模型能力与局限。

7. 监控与评估

  • 指标选择
    • 选择贴合任务目标的评估指标。
  • 定期测试
    • 用未见过的数据评估泛化能力。
  • 日志与文档
    • 详细记录实验与结果。

微调模型的评估指标

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至关重要。

分类任务

  • 准确率:整体正确率。
  • 精确率:正确正例预测数 / 所有正例预测数。
  • 召回率:正确正例预测数 / 实际正例数。
  • F1分数:精确率与召回率的调和均值。
  • 混淆矩阵:预测错误的可视化表示。

回归任务

  • 均方误差(MSE):平方差均值。
  • 平均绝对误差(MAE):绝对差均值。
  • R方:模型解释方差的比例。

语言生成任务

  • BLEU分数:衡量文本重合度。
  • ROUGE分数:侧重摘要中的召回率。
  • 困惑度:衡量模型对样本的预测能力。

图像生成任务

  • Inception分数(IS):评估图像质量与多样性。
  • 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(FID):衡量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的相似性。

模型微调相关研究

模型微调是将预训练模型适配到特定任务、提升性能和效率的关键过程。近期研究探索了多种创新策略以改进此过程。

  1. Partial Fine-Tuning: A Successor to Full Fine-Tuning for Vision Transformers
    该研究提出了部分微调作为视觉Transformer全量微调的替代方案。研究表明,部分微调能够提升效率和准确率。研究人员在不同数据集和架构下验证了多种部分微调策略,发现如专注于前馈网络(FFN)或注意力层等方法,在参数更少的情况下,性能可优于全量微调。文中还提出了新的微调角度指标,帮助选择合适的微调层,从而实现灵活适配。结果表明,部分微调能以更少参数提升模型性能与泛化能力。阅读原文
  2. LayerNorm: A Key Component in Parameter-Efficient Fine-Tuning
    本文研究了LayerNorm在参数高效微调(特别是BERT模型)中的作用。作者发现,输出LayerNorm在多种NLP任务微调中发生显著变化。仅微调LayerNorm即可获得与全量微调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。研究还利用Fisher信息确定了LayerNorm的关键子集,表明仅微调一小部分LayerNorm即可在大多数NLP任务中实现几乎无损的性能。阅读原文
  3. Towards Green AI in Fine-tu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via Adaptive Backpropagation
    本研究关注微调大型语言模型(LLMs)对环境的影响,提出了自适应反向传播方法。微调虽有效,但极为耗能,碳足迹高。研究显示,现有高效微调方法未能有效减少反向传播的计算成本。论文呼吁采用自适应策略以缓解环境影响,并指出减少FLOPs可直接降低能耗。阅读原文

常见问题

什么是模型微调?

模型微调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,通过对预训练模型进行轻微调整,使其适应新的特定任务或数据集。该过程利用现有知识,与从头训练相比,能够节省时间和资源。

模型微调的主要步骤有哪些?

关键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预训练模型、调整模型结构、冻结或解冻层、用新数据进行训练,以及调整超参数以优化新任务的性能。

微调与从头训练模型有何不同?

微调是以预训练模型为基础,利用较少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将其适配到新任务;而从头训练则权重随机初始化,需要更多数据、资源和时间。

什么是参数高效微调方法?

参数高效微调(PEFT)通过适配器、LoRA(低秩适配)、提示微调等技术减少可训练参数数量,从而以较低的内存和计算需求实现高效适配。

微调过程中有哪些防止过拟合的最佳实践?

可以采用数据增强、正则化技术(如dropout和权重衰减)、早停法,以及高质量、均衡的数据集。通过在验证集上监控性能,确保模型良好泛化。

评估微调模型常用哪些指标?

指标取决于具体任务:分类任务用准确率、精确率、召回率、F1分数;回归任务用MSE、MAE、R方;语言生成用BLEU、ROUGE、困惑度;图像生成用Inception分数、FID等。

模型微调有哪些伦理考量?

有。应通过使用多样化数据集确保公平性和避免偏见,按照法规保障隐私,并对模型能力和局限性保持透明。

试用 FlowHunt 进行AI模型微调

开始构建属于您自己的AI解决方案,利用FlowHunt直观平台和强大的微调工具提升您的工作流程。

了解更多

指令微调

指令微调

指令微调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在指令-回应对数据集上对大型语言模型(LLM)进行微调,提升其遵循人类指令和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。...

1 分钟阅读
Instruction Tuning AI +3
参数高效微调(PEFT)

参数高效微调(PEFT)

参数高效微调(PEFT)是一种人工智能(AI)和自然语言处理(NLP)领域的创新方法,通过仅更新大型预训练模型中一小部分参数,使其能够适应特定任务,从而降低计算成本和训练时间,实现高效部署。...

2 分钟阅读
PEFT Fine-Tuning +7
超参数调优

超参数调优

超参数调优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过程,通过调整学习率和正则化等参数来优化模型性能。探索如网格搜索、随机搜索、贝叶斯优化等方法。...

1 分钟阅读
Hyperparameter Tuning Machine Learning +5